教师教育学院 副院长马军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中央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代名词,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一张“金色名片”。八项规定的出台,恰似一记响亮的警钟,在全党全社会敲响。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要理解掌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

一、准确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抓的是“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新闻报道”“勤俭节约”这些日常活动,但实质上要解决的是“贴近群众”“提高效能”“务实工作”“廉洁自律”的作风问题。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
1.调研求实,贴近群众心窝。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务必深入一线,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轻装上阵,减少不必要的陪同和繁琐的接待,真正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疾苦。通过调研,达到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的真正目的。
2.会议精简,提高工作效能。会议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缩小参会人员范围,缩短冗长的议程,控制会议活动经费,让每一次会议都能切中要害,富有成效。讲短话、讲实话,摒弃空话套话,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3.文风务实,摒弃形式主义。减少各类文件简报,严控配套发文,提高文件简报的质量和时效,压缩篇幅、直奔主题。杜绝那些空洞无物、可发可不发的内容,提高文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文字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工具,而非形式主义的累赘。
4.节约先行,守住廉洁底线。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用房、用车等待遇规定,在生活中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廉洁自律,合理配置资源,杜绝铺张浪费。无论是办公经费的使用,还是公务活动的安排,都要做到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二、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哲学内涵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法的角度深刻把握其哲学内涵。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作风建设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适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中央八项规定正是基于现实的物质实践,针对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而制定的。作风问题看似是表面的行为现象,实则反映了深层次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形式主义之弊,使得工作脱离实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官僚主义之害,破坏了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我们能够优化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使之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深入剖析,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危害不容忽视。形式主义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只注重表面的轰轰烈烈,而不关注实际效果,这是认识论层面的异化。它使得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导致决策失误,工作效率低下。官僚主义则是方法论层面的偏离,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中央八项规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践品格,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掌握真实情况,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作风建设提升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的新高度。
3.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一是体现了大与小的辩证统一。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宏大命题,对此,我们党坚持从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把小切口作成了大文章,把小事情抓出了大成效,从而把作风建设越擦越亮,打造成为了一张映照初心、凝聚人心的“金色名片”。二是体现了虚与实的辩证统一。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短短600多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实实在在,正因为如此,中央八项规定能够落地落实落细,能够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三是体现了刚与柔的辩证统一。中央八项规定直指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每一项规定都十分明确,都是刚性要求,管住了党员干部的八小时内外,管住了党员干部的方方面面,在严管真管的同时,其实也是对党员干部最大最真的爱护保护,让党员干部在制度的保护下更安全、更健康、更幸福。四是体现了短与长的辩证统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党以中央八项规定抓作风建设,不是抓一时抓一阵,而是抓经常抓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实践证明,我们党抓中央八项规定有强大的决心和信心,作为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坚持常抓不懈,必将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五是体现了人与己的辩证统一。作风建设要对别人用马克思主义,更要对自己用马克思主义,正人须先正己。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这是一种无声而又巨大的感召力、引领力和推动力。如果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真正自觉树立看齐意识,严于律己,走在前列,以身作则,那么,我们党将永葆芳华、无往而不胜。
三、深化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价值
回顾中央八项规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破冰之举”到如今的系统集成制度体系,这十多年间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淬炼了党员党性本色。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性作用的也是党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我们经常进行政治体检,自觉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2.推动了党的制度创新。对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中央采取了“纪律建设与文化建设双轮驱动”的治理模式。运用大数据监督构建“制度铁笼”,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公务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惩治违规行为,使纪律约束更加精准有效。
3.构建了新型政治文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承载着中华治道的精髓,通过红色家风传承培育“文化基因”,以家庭为单位,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营造廉洁自律的家庭氛围。这种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新范式,为新型政治文明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坚积极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一场场啃“硬骨头”、涉“深水区”、攻“桥头堡”的硬仗,要求我们党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作风更加过硬。我们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锲而不舍把教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精准对标教育教学践行八项规定的具体要求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将其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提升育人实效的具体行动指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课堂、教研室、学生社团和家庭走访,掌握教育教学真实情况,真正倾听师生和家长心声,着力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2.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强战斗堡垒,必须将要求落到实处。首要的是持续强化学习教育,真正筑牢思想根基。同时畅通师生家长的监督反馈渠道。将优良党风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党员教师的清正廉洁、务实担当、关爱学生作为最生动的德育教材,将八项规定所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实事求是等宝贵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
3.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以务实作风服务师生。注重师德师风,营造清正育人环境。优化工作方式,减少形式主义,提升效率。积极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于律己,带头践行简约高效的工作模式,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为培养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长期坚持的铁规禁令。我们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行动自觉,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优良党风带动教风学风持续向上向好,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为全面推进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