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建设 > 正文

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二)

时间:2025-10-31    浏览量:

1. 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答:“一践行三学会”是对师范生毕业要求的进一步概括,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践行师德包括毕业要求中的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学会教学包括毕业要求中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学会育人包括毕业要求中的班级指导和综合育人,学会发展包括毕业要求中的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

2.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是怎么确定听(看)课和抽调试卷、毕业论文、实习实践材料的?

 答:专家们采取“双二双十”的方式确定听(看)课和调阅试卷、毕业论文、实习实践材料,即每位专家至少听(看)2门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至少抽调 2 门近三年用于评价毕业要求达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试卷及考核材料,每门课程至少抽调 10 份,并保证抽调试卷均衡覆盖优中差三个层次;每位专家至少从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抽调两届学生共 10 份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至少从近三届学生教育实习档案中抽调两届学生共 10 份。组长可根据毕业生数量适度提高调阅篇数,保证样本数量。

3.师范类专业应怎样落实“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答:做好“六个落实”:适应学习需求、突出学为主体、服务全程成长、养成师德师能、促进全面发展、成就从教志愿。

4.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有何新的要求?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根本性的师范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对担任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有以下新的要求:

 (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的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要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5.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包括哪些指标?

 答: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一级指标,共39个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1)培养目标含目标定位、目标内涵、目标评价3个二级指标。。

 (2)毕业要求含毕业要求落实评价、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9个二级指标。

 (3)课程与教学含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5个二级指标。

 (4)合作与实践含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管理评价5个二级指标。

 (5)师资队伍含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持续发展4个二级指标。

 (6)支持条件含经费保障、设施保障、资源保障3个二级指标。

 (7)质量保障含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4个二级指标。

 (8)学生发展含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社会声誉6个二级指标。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一)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泉北东大街88号    邮编:054001    传真:0319--3896566

办公室:0319-3898036 教管办:0319-3650650  学管办:0319-3650605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0227号冀ICP备2021011467号-1